泰國洪水

請問有誰知道關於一部紀錄片名字叫「無米樂」?

請問各位大大有誰知道有一部紀錄片片名叫「無米樂」

裡面最主要是在介紹什麼的

有圖片的話可以麻煩放上來嗎!

謝謝大家哦!


導  演:顏蘭權莊益增演  員:崑濱伯崑濱伯母煌明伯 文林伯大水牛嬸《故事介紹》檢視圖片75歲的崑濱伯每天早晨第一件事

就是三炷香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工作這麼多

錢卻沒有這麼多

錢如果像泥巴這樣翻來翻去不知有多好?」樂天的崑濱伯邊做事

還要邊跟崑濱嬸鬥嘴鼓。

崑濱伯說:「有時候晚上來灌溉

風清月朗

青翠的稻子映著月光

很漂亮!

心情好

就哼起歌來

雖然心情(擔憂)

不知道颱風會不會來

或病蟲害

也是無米樂

隨興唱歌

心情放輕鬆

不要想太多

這叫做無米樂啦!

」崑濱嬸嫁給崑濱伯那天

還不知道丈夫是哪一個

雖然天天鬥嘴鼓

還是共同奮鬥了數十年。

「我老婆肯吃苦

她一邊幫忙種田

一邊到聲寶工廠做臨時工

一個月賺幾塊錢

加減賺。

說起來我老婆很乖

很可取

我不會對她說感謝她

但是心裡知道她幫我很多忙。

」不肯多說一句感謝的崑濱伯

心裡卻充滿了對妻子的深刻感情。

檢視圖片脫下多了2斤重的汗衫

煌明伯一面擰乾汗水一面說:「雜草是農民的敵人

太常噴灑除草劑

會破壞土壤。

」雖然土地不會講話

但他知道不時的關心就會知道它需要什麼。

農暇時

69歲的煌明伯扛著古老的器具

做著現在大家不願意做的手工棉被

清脆的彈棉被聲

將朵朵棉花彈成鬆軟的棉絮

「真的是做良心的啊!

我們做的棉被

現在要出去跟人家談價錢

也不知從何說起……」因為種稻收入無法完全支撐一家大小的開銷

學習另一項技藝、經營副業

是農村社會維持生計不得不選擇的方式。

炎熱的7月

嘉南平原炙熱的陽光讓人熱得發昏

今年已經65歲的文林伯牽著後壁鄉唯一的水牛

拖曳一車的稻草

走在收成後乾裂的稻田上

「我這條牛

有時會拍片

有時載小孩玩

比較乖啦!

我就是這樣捨不得賣。

說起來牛的命不好

做得要死……」卸下牛軛

相伴一生的水牛慵懶的在小水窪的泥巴中翻滾

一面為水牛潑水解解暑氣

文林伯以對待親人的方式

疼惜著這個最忠實的朋友

那種寬大與認分

就是可愛的台灣農民質樸的生命哲學。

《故事背景》一粒粒的米

令你想起什麼?米可以變成飯、變成粥

甚至變成藝術品

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表徵。

檢視圖片那一天

我手持攝影機對著一畦水田

從波光粼粼的水澤

遙想祖先卵石累累的河灘地、洪水泛濫的泥土、終至於水田遍布……。

透過鏡頭

我彷彿感受到「土地倫理」

就藏身在這方水田的深層義理間。

孩提時期

遠方火車嘟嘟嘟駛過平原

我們最喜歡半跪在座椅上

對著窗、迎著風

望著那一大片又一大片綠油油的黃金稻穗

不敢想像這樣美麗的畫面

幾年後將成為歷史鏡頭。

一位老農說:「稻子是台灣農民的命

怎麼可以丟?」稻米文化創造農村文化

也提供農村綠油油的景觀及水源涵養

很多老農民「守著土地、守著米」

特別是中南部的老稻農

他們對資訊的認知比北部地區的農夫弱很多

他們甚至還不知道

從今而後

稻米可能已經沒有保證價格收購

國產米價格約為國際米價的3、4倍。

也許未來台灣食用稻米的人口

也將會出現明顯的階級劃分──資產階級吃日本米、中產階級吃其他國家的進口米或台灣米、無產階級則是吃泰國米或大陸米……。

《無米樂》這支紀錄片企圖拍攝這一群60、70歲的老稻農

如何面對WTO帶來的衝擊

同時呈現台灣農村的生活與仍然保留在鄉鎮的傳統技藝

以及台灣悠久的種稻文化與技術──他們如何犛田、淹水、插秧、灑肥料……等待稻田出穗

與最後的收割。

《人物介紹》【崑濱伯】做田ㄟ老師父

嘴嚼生活的經、手佈生命的稻用一世人的生命與天地對話

從他風趣豁達的談笑中

傳遞出許多豐厚智慧的生活觀。

他相信「家若要興

就要雙犁;家若要敗

就娶雙妻。

」倆尪某互相疼惜的相處之道

自然表露無遺。

50多歲時

他因眼疾瞎了一眼

邊痛邊檢討

反而讓他「要更信神、更照起工作」

他說土地是咱ㄟ寶貝

若是對土地沒感情

就是快死了。

【 崑濱伯母】婚後18年才當媽

笑起來像小姐很上相 20歲嫁給崑濱伯

阿美族美女當起台灣媳婦

下田耕種、劈柴煮飯

農閒時還得去工廠當臨時工加減賺。

拿手菜是與崑濱伯三不五時家常鬥嘴

以及半百夫妻相知相惜所蒸出的「發粿」。

【 煌明伯】手工彈棉被一代匠人

一件汗衫擰得出好幾杯水 對待土地如愛人

捨不得對它的愛

至今仍辛勤耕地。

除了種田

他也用傳統手藝一年做365條棉被

「這係正港ㄟ汗水

不是露水喔!

」烈日下

他一鋤一鋤地說著自小就是農家人的「賣力甘苦談」

這份汗水裡的堅持

只有土地最知道。

【文林伯 】14歲開始種田

從沒想過退休的事 養了後壁菁寮地區唯一的一條耕牛

除了種自己的田

也幫人家整地犁田。

雖然農村經濟不好

但他很知足

不擔心稻作價格差、收入不好

因為大家都一樣

除非別人都好

只有自己差才需要擔心。

他說:「不能什麼事都靠政府

政府沒有那麼多錢。

」【大水牛嬸 】後壁鄉的勞動腳手

勤奮換來任性的權利 後壁鄉的勞動腳手

勤奮換來任性的權利說起來牛的命不好

本來只要低頭就有草吃

卻當起耕耘機

幫農人犁田好幾年了

做得要死。

偶爾發發牛脾氣

但只要一看到泥濘

就會快樂似神仙

和農民同款都是認分的做事郎。

檢視圖片相關文章: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12502074 參考資料 starblvd.net
故事大綱是 ^ˇ^↓↓75歲種稻的阿伯說種田對他來說

是一種修行風吹、日曬......有時候颱風來襲農人是無法抵抗的禪--就是不讓你反抗你甘心忍受農人都是如此忍受像和尚修禪......靜靜的坐、靜靜的修農人的勞動就是默默地修禪一季望過一季好壞冬望著好壞冬靜待收成的到來就像以前的人抓魚這池子沒抓到魚

就換別的池子總是有會抓到幾隻大魚如此期待著農人是如此期待著......無米樂、無米樂心情放輕鬆

不要煩惱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台灣錢淹腳目

是用來形容臺灣的富裕;我們很想發明一個新的片語--臺灣米淹腳目

來讚譽臺灣農業技術的成熟。

臺灣這個小島

山多平原少

但是人口密度卻居世界第一

如何滿足這兩千多萬張嘴呢?可能很少人想過這個問題。

做為主要糧食的稻米

臺灣不僅自給自足

而且供過於求

有誰想過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呢?這一切都要感謝臺灣這一群任勞任怨

精耕細作的稻農。

無米樂

紀錄臺灣的大米倉之一

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

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汗珠和著一粒粒的稻米

陪他們走過了大半個世紀

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

我們可以領略到生活的智慧

也可以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

是如何微妙地共生共存著

在浩瀚的天地之間

在人世的悲喜之間

他們終將成就了自身的圓滿。

WTO--這隻看不見的巨獸張著牙、舞著爪

就像烏雲密佈的惡魔天空

而這群老農民就像手無寸鐵的孤兒……主流社會關心他們嗎?政府在意他們嗎?捫心自問

我們自己曾經想過他們的存在嗎……我們是不是有時候愛吃不吃的

隨便扒了兩口飯

就把一千五百顆的米粒遺棄在孤獨的碗裡呢……即便如此

我們仍舊相信他們終將存活下去

只因為他們懂得如何糊口……。


台灣錢淹腳目

是用來形容臺灣的富裕;我們很想發明一個新的片語--臺灣米淹腳目

來讚譽臺灣農業技術的成熟。

臺灣這個小島

山多平原少

但是人口密度卻居世界第一

如何滿足這兩千多萬張嘴呢?可能很少人想過這個問題。

做為主要糧食的稻米

臺灣不僅自給自足

而且供過於求

有誰想過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呢?這一切都要感謝臺灣這一群任勞任怨

精耕細作的稻農。

「無米樂」

紀錄臺灣的大米倉之一

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

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汗珠和著一粒粒的稻米

陪他們走過了大半個世紀

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

我們可以領略到生活的智慧

也可以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

是如何微妙地共生共存著

在浩瀚的天地之間

在人世的悲喜之間

他們終將成就了自身的圓滿。

WTO--這隻看不見的巨獸張著牙、舞著爪

就像烏雲密佈的惡魔天空

而這群老農民就像手無寸鐵的孤兒……主流社會關心他們嗎?政府在意他們嗎?捫心自問

我們自己曾經想過他們的存在嗎……我們是不是有時候愛吃不吃的

隨便扒了兩口飯

就把一千五百顆的米粒遺棄在孤獨的碗裡呢……即便如此

我們仍舊相信他們終將存活下去

只因為他們懂得如何糊口……。

陽光下

老農頭頂斗笠、光著腳丫子走在田埂上

這條路

是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行走的羊腸小徑

他一邊踏著泥土一邊拔著雜草

一滴滴的汗從他的臉頰緩緩落下

濕濡了他的汗衫、溶入他昨日才施肥的泥土中。

面對逐漸西下的夕陽

他的雙眼映滿綠油油的稻禾

點點陽光閃爍著剛剛出頭的金黃稻穗

老農佈滿皺紋的臉期待的神色……這樣的景象

也許在我們不經意轉身後

就再也看不見……。


《導演介紹》 【 顏蘭權 】 1965年生

東吳大學哲學系、社會學系雙學位畢業

拿到英國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劇情片電影╱電視製作碩士。

1999年投入紀錄片工作行列

花了3年時間

追蹤拍攝台灣921大地震

爾後又投注了2年半的時間

完成農民紀錄片《無米樂》。


其紀錄片風格非常醉心於簡單真實的影像力量

相信當攝影機的 recording 啟動時

紀錄片就已經擁有它本身的力量

而持攝影機的創作者

只能盡力捕捉被拍攝者的聲音與容顏

讓他們自己訴說屬於自己的生命情態。

重要作品有《七日狂想》(Lucky Seven)、《大牛庄人的重建─北埔大隘社》、《地震紀念冊》、《死亡的救贖》(影像詩)及《無米樂》。


【 莊益增】 ‧1966年生

畢業於台大哲學系

現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研究。

‧近年的作品

計有選舉紀錄片「拜託 拜託」

「選舉狂想曲」

與農民紀錄片「無米樂」。

 

無米樂崑濱伯,崑濱伯冠軍米,崑濱伯的家,崑濱伯的米,崑濱伯 地址,訂購崑濱伯冠軍米,崑濱伯是誰,崑濱伯的店,台南崑濱伯崑濱伯,無米樂,文林伯,煌明伯,後壁鄉,紀錄片,顏蘭權,台灣,WTO,嘉南平原

歌詞|金馬獎|港片|音樂|歌名|演員|配樂|劇情|對白|台詞|配角|拍攝地點|國片|插曲|

泰國洪水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52812814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玩樂天下 的頭像
    玩樂天下

    玩樂天下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